随着南雄市开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担当作为年”号角的吹响,油山镇紧紧围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这一主线,迅速行动,充分利用“红、绿、金”三色擘画好镇域改革攻坚规范治理的发展蓝图,着力推动此项工作走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
油山镇是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粤赣地区的主要根据地,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油山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现有的21处省定红色革命遗址分门别类、串点成线,形成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集聚区,打造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生态圈”,精心定制“党建+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文化红融入党建红,以党建兴助力文化兴。红色资源最丰富的上朔村,有人民会堂、彭显模烈士故居、彭显伦少将故居等8处旧址、遗址。
基于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上朔村于2022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改革试点——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进一步带动油山红色资源开发利用。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基层组织“强”起来、红色记忆“活”起来、基层治理“实”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人民群众“富”起来、文明乡风“树”起来六个目标,推动油山红色文化旅游提质升级,助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夯实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此外,在红色村建设中,油山镇党委主动作为,在国家长征文化公园项目上争取了500万债券资金,以此为“支点”进一步统筹撬动其他行业资金助力油山红色文化发展。
机制体制上保障落实。全面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耕地“田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同责,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片区规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保证油山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少于1.7万吨。特色农业上集群发展。大力推广“稻烟”模式,积极有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发挥现有农业基础厚实、区域地势较平坦、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丝苗米)种植,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着力打造“油山爱心大米”品牌。
由省建行牵头、金友公司负责、下惠村具体实施的“百万爱心大米”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订单农业+银行”产业模式,一年一签百万优质稻收购合同,实现农户、村集体共享农业发展红利。2022年第一季度种植优质稻面积达2647亩,主要集中在上朔村,种植面积为1517亩。同时,以浆田村试点片区360亩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为样板,改善下惠村、黄田村等核心烟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烟田管理、鲜烟编框、烟叶初分等环节,打造标准化烟草种植示范基地,达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基本烟田目标。据悉,油山镇今年种植黄烟4285亩,同比增加1147亩。
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深化改革攻坚,重点构建“一心两带三区”镇域产业布局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实现点“产”成金,推开产业致富大门。围绕高山产业(西瓜、香菇、木耳、茶油)、红色旅游+乡村振兴车间产业、光伏产业、优质稻+黄烟产业、脐橙产业五大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乡村振兴规划、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强化办事窗口建设,加大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办事创业便利度,支持引进企业发展特色产业。3月8日,延村引进詹氏蜂蜜股份有限公司的香水柠檬种植项目,先行种植150亩作为试点,推动做好香水柠檬种植项目的落地工作。
3月10日,上浆村引进的金田农业示范基地的樱桃小番茄正式上市,樱桃小番茄的培植采用水肥一体和无土栽培技术,目前主要种植三个温室大棚,后期将扩增到100亩。
4月23日,驻镇帮扶工作队亲赴广西扶绥市壮竹园和英德麻竹笋种植基地调研学习。针对麻竹习性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油山选取了锦陂村100亩、延村20亩土地作为麻竹笋产业试种、示范、推广基地,力求通过以点带面推动镇、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另外,因地制宜引进风力发电项目、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万亩脐橙基地项目,以产业谋发展、促提升,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助推油山产业大发展。